媒体商院

长江商报:湖北小吃一天最多卖千份

发布时间:2010-11-01作者:来源:亚博取款曝顾秒到账浏览次数:338

    “豆皮卖了三四百份,热干面也有三四百份,鸭脖子大概有一两百份。”昨日,世博会湖北小吃厨师、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三学生帅明月介绍,世博入园人数最高峰当天,湖北小吃销售也达高峰,6个品种加起来日销超千份。

世博园里也有回头客

    帅明月介绍,在上海世博会的最后阶段,近两个月前往世博园的游客数量暴涨。在每天都不断变换面孔的世博园内,竟然来了两位回头客,让她这位90后厨师感到很意外。

    帅明月回忆,“十一”期间的一天晚上,八九点钟,小吃街上的店铺准备打烊了。两位上海本地口音的夫妇来到湖北小吃点前,想吃一碗湖北三峡�t鱼面。

    “之前我们来吃过一次,味道很好,但这次希望口味能淡一些。”两位老人前后共叮嘱了四五次,帅明月心想交代一遍就记下了,老人提醒这么多遍,一定是很想吃一碗符合当地口味的�t鱼面。她耐心听老人诉说,细心选择调料。老人吃完后不断称赞,还特意要了一碗汤。

    “虽然每天都像个机器人一样,重复调面、加料,但这件事情让我想起来至今都觉得很温暖。”帅明月说。

不少老外喜欢湖北美食

    “豆皮是用豆腐皮做的吗?”不久前一位老外在湖北小吃点前驻足询问。帅明月是工作人员中唯一能说上几句英语的,每次跟老外交流的任务都非她莫属。“我告诉他豆皮是用糯米、肉末、香菇等原料做成的,他表示不可思议。等他尝了以后,还竖起拇指,一个劲说好吃。”

    帅明月笑着说,自己英语本来也不是很好,但跟老外交流多了,就比较顺利了。

    在世博园里待久了,帅明月还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。“一次有个来自瑞士的一家三口,要点鱼丸子。但他们以前没吃过,也不晓得是怎么做的。我没等他们询问,就介绍了。我是通过他们衣服上的瑞士国旗判断国籍的。”

很多老乡捧场热干面

    每天早上9点半上班,晚上9点半下班。不断重复着捞面、加调料,在很多人看来,这是份枯燥的工作。但帅明月觉得,“每天来往的客人,不停变换面孔,还蛮新鲜,特别是可以听到很多‘乡音’,感觉很好”。

    “不少湖北游客,看到平时在家门口吃的小吃,在世博园内也有卖,觉得很亲切,就要来一碗。”帅明月说,有些顾客会主动用武汉话攀谈,有些从口音可以听出来。

    帅明月和一起来世博会的6位同学,每周可以休息一天,他们“跑遍了所有场馆,还尝遍了各地美食”。她说:“说实话,工作确实很累,但是能来世博体验一把很难得。

(原载《长江商报》2010年11月1日)

返回原图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