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道数学题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套用公式和计算法则求解。”前日,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一间教室,一名大学生模样的“老师”正在辅导一名七八岁的小孩做数学作业。这是该校大学生为校园后勤农民工子女义务当“老师”的一幕情景。
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是由市内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,当地一些失地农民在学校后勤集团做起绿化、宿管、保洁等工作。看着这些后勤人员十分辛苦,应用外语系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商讨:我们能否组织起来,辅导他们的孩子读书?
两个月前,这个特殊的义务辅导小组成立了。经过联系,3位后勤农民工为自己的小孩报了名,六名学生“教师”走马上任,二对一辅导。教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数学以及英语,并结合课本进行适当扩展。补习的时间是每周日上午,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;补习之后,再由家长把孩子接回去。学生“教师”非常负责,小孩去洗手间也有人陪着。
每次上课前,学生“教师”都会认真备课。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、兴趣、爱好进行有区别的辅导教学。每组“教师”手上都有一本《爱心支教的记事本》,记录所教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。
“学习积极性好,数学公式要加强。”翻开记事本,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学生的各种信息,不仅有小孩学习的基本情况,还有家长的联系方式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后的反馈。
后勤集团李师傅负责学校南区女生寝室清洁卫生,她说,其小孩读一年级,数学成绩不太好,没有时间送小孩到外面补习。经过这些大学生60多天的辅导,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,最近数学考了95分。”
(原载《武汉晚报》2010年12月2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