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亮的粉格百褶弹夹、精致的紫心双翅蝴蝶手机挂饰、可爱的笑脸猫抽纸盒、俏皮靓丽的牛仔短裙……在武汉市商业服务学院人力资源专业,大一女孩陈希从头上戴的饰品、身上穿的衣服,到日常的生活用品,几乎都是自己做的。她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是“巧手妹”。
“漂泊感”营造动力 小丫头自制日用品
当同龄的女生在拿着时尚杂志研究服装流行趋势的时候,陈希偶尔也瞄瞄杂志海报,她关注的倒不是品牌,而是服装和配饰的细节和工艺;当别的同学成了典型的“月光女神”,把生活费都用在打扮上,陈希很骄傲地告诉大家,她从头到脚花的钱,不到20元!
来到“巧手妹”陈希的寝室,感觉就像来到了她个人的手工博物馆。垃圾桶是用塑料瓶改装的,桌上的三层小抽屉,是用闲置不用的酸奶盒和牛奶吸管制作的,她的彩绘笔筒是用易拉罐制成,就连衣柜里装内衣、袜子的小收纳盒,也是用可乐塑料瓶改成的。
不用花一分钱,陈希就能让身边的废品利用起来,成为实用美观巧妙的日用品。陈希羞涩地说:“这和家庭情况有关。”
20岁的陈希还有个姐姐,一家四口住在蔡甸区。“从小到大,一直都处在搬家中。”她说,房东总在涨价,迫使他们全家搬来搬去,好像浮萍一样没有归属感。而每次搬家,都会有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不好收拾,用最经济节省的方式收拾家里,成了陈希首次做原创手工的动力。
上小学的陈希第一次用废旧塑料瓶,做成了收纳盒。妈妈下班回来,看见乖巧的女儿和她的作品,感动又心酸。
“不务正业”成就创意 沉静练习手工原创
迷上了手工制作,陈希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。她性格内向,不喜欢玩闹,也不喜欢购物。坦白说,这也是和家庭情况有关,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族,姐姐和她都要读书,经济负担重。用节省的方式来给生活增加便利,是她DIY的动力。
也许是遗传了妈妈这位纺织女工的巧手基因,陈希一旦沉下心来做手工,就能做得又快又好。她给芭比娃娃做衣服,给自己的服装贴花做装饰,抢着给爸妈姐姐的衣服补扣子,奇思妙想做些小玩偶……有时候,作业本就放在了旁边,她却忍不住心痒痒,拿起手工忘掉了作业。为了让设计更出彩,她悄悄地自学涂鸦和绘画,“也想过考设计系,但学艺术很贵的。”很长时间,妈妈都埋怨女儿“不务正业”。
但就在这“不务正业”的学习中,陈希的手艺越来越精湛。她开始寻思,怎样才能让手工作品更精致,让更多人喜欢呢?
进了大学之后,她发现,寝室里的女孩们都爱打扮爱漂亮,喜欢买蝴蝶结,她们会为了衣服上的某个装饰而买下这件衣服。这些小细节她看在眼里,她决定自己试着做饰品,同学们就是她的免费模特。
接受意见不断创新 精心制作独特饰品
爱上做饰品发卡、手机链等小东西的陈希,在校园里散步时,看见前面美女的发饰好看,就会鼓起勇气上前,要求看看人家的饰品。不久,全校都知道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巧手妹,喜欢用废旧布料来做饰品。她们参观了她的作品,表示“做工不错,但是布料由于是旧的,不是很时尚。”
陈希接受意见,在网上搜索做饰品的材料,这才发现,那些闪亮的具有流行元素的材料,其实也不贵,布料和缎带都是按米来计算,如果节省地做,一只发卡也不过一两块钱。她大量地在网上购买材料,废寝忘食地开始原创手工。
有一天,当陈希头发上戴着自己做的蝴蝶结发饰,腰上系着精巧的自制腰带,手机上挂着可爱柔软的布娃娃挂饰,走进课堂上课,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!“哪买的?”“没有见过这个样子。”她会笑眯眯地说,都是我做的!不用花很多钱,生活费不多的女生照样能光彩照人。
陈希的寝室成了热门地点,同学们都去参观她的“工作室”。她会问清某位同学对于样式、布料和图案的喜好,在她过生日的时候,送给她独一无二、为她打造的饰品!朋友们常常是惊喜万分,收下这特别的礼物。
掀起校内低碳热潮 发扬女孩“淑女精神”
喜欢她作品的人很多,但愿意真正尝试亲手去做的人倒不多。“太麻烦。”“不会做。”成了同学们逃避的理由。陈希认为,低碳环保的方式,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进行的,大家如果都能动手扮靓自己的生活,心灵手巧又省钱,何乐而不为?
她把自己的部分作品,搬到了学校的格子铺,得到了不错的收入。同时,她通过格子铺号召同学们,有不用的衣物或者布料纽扣等,欢迎送到她寝室,她会回赠小饰品一枚。
这个活动让很多人跃跃欲试,“有个女孩,她的牛仔裤是男朋友送的,但弄破了,我给她改成了一条热裤。她能继续保留男友送的礼物。”陈希希望,有作坊可以和她一起做创意产业,不仅是卖手工饰品,更是让人们学会自己的DIY。
“巧手妹”认为,浮躁的时代更需要女孩子们“淑女”起来。心灵,则手巧,手巧,就能创造价值。陈希盼望毕业后,能把自己的手艺练得更精湛,努力给家人创造好的生活。
(原载《武汉晨报》2011年4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