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雨惊春清谷天。当节气遇上节日,清明便来了。这个时段内,我国大部分地区春意暖萌,天清地明,乃春耕春种之佳期,亦如《岁时百问》所言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原为我国古代的踏青节、行清节、祭祖节。
本为敦促春耕春种的节气,怎变成踏青郊游、纪念祖先的节日?这与我们传统的上巳节、寒食节相关。上巳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,这天,古人会举行“祓除畔浴”的活动,即临水洗浴、祭祀宴饮、结伴郊游、踏青游春,亦有“兰汤沐浴”之说,寄以祓除不祥、祛除邪气之祈愿。而寒食节里古人禁烟火,吃冷食,后世渐增祭祖扫墓、踏青郊游、打秋千、蹴鞠、斗鸡等民风习俗。这个被我国古人视作第一大祭日绵延两千余年,起源于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,后晋文公下令介子推的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以怀念,以感恩。随着习俗的演变,上巳节、寒食节与清明节最终三节合一,形成现今我们熟悉的清明节。
“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。”如是春和景明,惠风和畅,人们纷纷外出郊游,赏春惜春,山川湖畔,常是游人如织。隋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向我们描绘了此番景致:风和日丽,春光明媚,湖畔小径曲折,蜿蜒幽深入谷,花团锦簇道旁,人们或踏马轻骑,或三两步行,流连观赏这青山秀水,花颜四面;湖面波光粼粼,游船缓缓荡漾,船上女子陶醉于四周景致;山间佛寺清晰可见,幽静清雅,令人神往。陀螺满地转,风筝飞满天。有人剪断放上晴空风筝的拉线,任由其随风飞扬,据说这样能驱除旧年的病灾秽气,为自己添来全新的好运;亦如古人门前插柳,屋檐挂柳,父辈们说他们小时候还曾折下柳枝,两端环割,取出中部柳木,得柳皮管,一端捏瘪,吹来清脆,这样也可祛邪祈福呢!
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……春耕春种,植树造林,清明好时节。风和日暖,春雨润泽,阳光雨露,适时适宜,正应和了万物萌发生长的需要。看我广袤丰土,无处不是抢抓大好时节播种耕种的忙碌景象。水田有耕牛图,地头有刨地图,菜地有浇水图,一个个浸着汗水的身影弯腰俯身,辛勤劳作。春光明媚,生机勃勃,是希望升腾,是俯仰之间的无愧于天地与内心。
陌上春草盛,清明思故人。慎终追远。这一天,我们会扫墓,缅怀先祖,父辈会殷切叮咛优良家风的传承,引领我们在感恩中前行;我们会瞻仰英烈纪念碑,会入宗祠举行祭祀活动。犹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,由毛主席起草、周总理书写的碑文,三段碑文,由远溯近,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各个历史时期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。所谓安居乐业,所谓国泰民安,所谓岁月静好,哪一样不是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?从战火纷飞中的杨靖宇、左权、赵尚志、张自忠等,到今日戍守边防与护卫国内安宁和平的英雄群体,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如暖阳般护佑着祖国人民的周全。我们不忘课文课本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中的话:我们在战场上吃雪,祖国人民就可以不吃雪;我们蹲防空洞,祖国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……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,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。是他们,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,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,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,却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!崇尚英雄,敬仰英烈已然成为我华夏民族情感认同与报国浓情之根基!这一天,面九泉之下英灵,我们当缅怀,当告慰:山河无恙,国泰民安。接力棒在手,红色血脉赓续,我们必将传承并发扬英烈们忠肝义胆、爱国爱民的红色精神!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定繁荣昌盛,发达富强!
节气与节日的相遇——清明,在这个传统而又独特的日子里,我们踏青,我们追思。
(作者:余建宏;辅导老师:舒靖钧)